2023年,我所承担了2023年度“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项目“饲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该项目主要运用具有山西特点的有机旱作集成技术和模式,通过集成多个饲草玉米品种及膜下滴灌、膜侧播种等农艺措施建设高端示范田,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2023年12月5日《山西农民报》综合新闻版,对我所承担的“特”“优”项目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
“今年我们合作社在生态农牧所专家的指导下,试验示范了100亩饲草玉米新品种和膜侧种植、膜下滴灌种植技术的配套应用技术,平均亩增收将近300元,明年合作社要大面积推广实施。”日前,朔州市朔城区辛庄村仁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仁满意地谈到今年的收成。
近年来,饲草玉米生产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落后,购买饲草料价格较高,养殖生产成本上行,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朔州当地养殖产业发展。张仁谈到的饲草玉米新品种和膜侧种植、膜下滴灌种植技术的配套应用与示范推广技术体系,就是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生态农牧研究所针对饲草玉米品种改良和配套技术的综合应用,2023年在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和“北肉”平台主产区实施的“特”“优”项目——饲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项目设置紧紧围绕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牧草产业提档升级,深挖草牧业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综合推进优质饲草玉米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组积极筛选出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且抗逆性强的饲草玉米优良品种,应用示范推广了膜侧播种、膜下滴灌、深耕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控等一系列配套技术体系,在生态农牧研究所朔州基地、朔州市朔城区贾庄乡老君庙村、辛庄村示范推广了64个饲草玉米品种,共2.51万亩示范田,实现了亩均增收293.2元的好收成。”该项目主持人、生态农牧研究所靳建刚介绍说。
据悉,该项目在示范基地推广示范了64个饲草玉米品种,其中京科青贮518、峰单17,亩产刷新高产记录,均达到了4吨以上;在项目区推广的玉米新品种丰乐724、瑞普909、大丰1407及相应的栽培技术膜侧播种栽培、膜下滴灌技术在朔城区推广面积共计2.51万亩;示范田饲草玉米平均亩产为3962.7公斤,亩增收293.2元,共计增产1415.4万公斤,增加经济收入 736.01万元。
据了解,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通过发掘利用优异种质资源,选育适宜机械化种管收、性能优良的饲草玉米新品种,实现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提高产量可带动种植户亩增收200元以上;促进了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畜牧业的饲草玉米更新换代,提高机械化耕种防收率,并配套相应的高效栽培技术,最大限度实现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经过科学规划,改变传统耕作方式,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产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以打造农牧融合发展高地为目标,深度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筛选出了适宜该生态区种植的特优精青贮玉米品种,建设有区域特色的优质青贮玉米丰产增效示范区,持续推动草牧业在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和“北肉”平台主产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山西农民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丽)